上海中医药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437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医大家李鼎教授对中医针灸学术的贡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3 18:3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医大家李鼎教授对中医针灸学术的贡献

山西省孝义市致和堂中医针灸室  李建宇

历史需要还原,科学需要真相。物理学家认为:“追求真理本身,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我们心目中的国医大师是临床、教学与科研均德才兼备,真正具备前瞻性的学术思想。纵观国内名医的出版物,了解到先生无论是从传学经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看,其国学功底屈指可数,令人折服。
    先生生于1929年,从医60余年,被卫生部聘为历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主审、《经络学》主编;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对外针灸教材的主审;1991年被聘为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负责编写国际针灸专业水平复习参考书《针灸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公认的著名针灸经穴学专家;国家攀登计划课题“经络的研究”理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现任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名师工作室名师,上海曙光医院中医临床家。
    一、早年的传承与成就
    李鼎先生早年传承于家传及国学大师四川井研廖季平先生的高徒,四川在沪名医刘民叔等,并为他们整理出版过《鲁楼医案》、《华阳医说》及《伊尹汤液经》等医著。掌握其师的治学方法,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宗旨,为日后将中华国学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同时,受到章次公先生的厚爱,介绍加入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并在《医史杂志》上发表佳作。
    二、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李鼎教授治学严谨,是当今针灸界公认的一代名宿,率先提出并分化出各门针灸高等教材。在对历届本科生授课之外,还指导并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人。除著作《经络十讲》、《奇经八脉考校注》和《经络学》外,其代表著作《针灸学释难》已多次重修再版,并被日本、台湾等地正式出版发行,成为当代为数不多的专业指导与经典之作。著作以问答形式编撰,一条一项、一字一词,分析的透彻清晰,辩彰学术,考镜源流,正可谓东风第一篇,被称为继《难经》之后又一释疑解惑的“小难经”之作,多次受邀远赴欧洲、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地讲学,影响广泛。关于李教授对《本草经》、《内经》和医学史方面的论文,还受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文树德教授的重视,曾数次来信交流见解。
    三、科学研究和成果
    李教授对针灸学术的研究,将原来混乱不清的理论概念,具体位置和应用方法从源到流的考察,纠正了前人和近代的一些不恰当的见解。如,1958年制定的经穴玻璃人模型、1987年主编的《针灸学辞典》,1989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李教授主编并审定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与1991年正式实施。1990年,李教授接受国家音像教材《中国针灸学导论》的主编任务,先后拍摄《经络》和《针刺手法》经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用于北京、南京和上海三处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教学片。以上分别获国家部级一等与二等奖。
    四、特邀统稿,多做实事
    李教授学识渊博,早年追随原中医师师长吕炳奎老领导,致力于中医针灸学科的发展与改革。在我国中医针灸界早已声名显赫,不少同仁都非常敬佩。每逢国内有针灸典籍和教材等重大出版物编审工作时,大家都会想到请李老把关。如,原对外针灸教材《中国针灸学概要》,文革后始署名为程莘农院士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主编的《新编中国针灸学》;1992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完成《中国针灸经络通鉴》等名义上是作为书稿的修改、统稿和审定任务,而事实上兼做的是实质性的工作。据悉,不仅裘沛然教授对李鼎教授特别赏识,而且程莘农院士也就是相信李鼎教授的把关。
     再者,我国首次制定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时,由李鼎教授负责,充分体现了李鼎教授在中医典籍等中华国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在当代中国又能真正拿出几位?
    五、中医界之柱石,针灸家之栋梁
    在《循经考穴五十年》中,安徽中医学院胡玲教授撰文指出:“李鼎教授在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和底蕴。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追本求源、腧穴定位的考证、经络理论的阐发、针灸辞典的编撰,到针灸文献的匡谬正误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又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等教授也在该著中所撰《针灸大家李鼎教授学术思想探蕴》一文中谈到,“李鼎教授非常重视针灸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推崇《内经》《难经》。由于其成书年代久远,文意深邃古奥,虽历经两千年历代医家的发展和注释,很多基本问题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后学者很难领悟其精髓,掌握其本质。李鼎教授在研读经典时崇古而不泥古,借古而不守古,阐明了针灸界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代表作原《针灸学释难》后扩编为《中医针灸基础论丛》该著深入浅出、推陈出新、层层相应,厘清了历代混乱不清的理论概念,纠正了历史上以讹传讹的诸多错误,为中医针灸的研究、教学和临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总以“首次”发现为著称(举例说明如下):
    (1)首次证明并发表《灵枢》是“经”,《素问》是“论”,关于《灵枢》与《素问》究竟熟先熟后,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灵枢》一度失传,王冰注《素问》而未注《灵枢》,致谈《内经》者多举《素问》,李教授根据《素问》所引“《经》言”,逐条加以分析,证明了《灵枢》是“经”而《素问》是“论”,《素问》是在《灵枢》的基础上发挥和扩展而成的,亦即先有针灸后才有方药的著名论断。进而从先秦诸子书中追溯《内经》理论的渊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在《循经考穴五十年》一书中撰文指出:“李鼎教授认为《灵枢》是‘经’,一是因其首篇《九针十二原》已提出了先立针经之说,后又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有‘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之语。可知《针经》是为《素问》所引用的‘往古’经典。《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这些语句也是从《灵枢•官能》等篇中来。另外,《灵枢》的篇名很少用‘论’字,《素问》则大多数用‘论’字,‘论’就是、论述、发挥,后来还有所谓‘大论’,《素问》虽然引用《灵枢》的文字,并不沿袭原来的观点,有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发挥,如对刺法补泻的徐和疾、方和圆等的论述就是如此,以此显示它所‘论’的不同见解。”
    (2)首次将二千多年来没能搞清楚而误传的“膏肓”复正为“鬲肓”。
    (3)李教授在清代学者顾观光等作者的基础上作出评价,弥补了他们的一些缺漏。首次根据《太平御览》等书的引文分析《本草经》、《神农本草》和《神农经》并不是一本书,前人把他们拉在一起作考证是错误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神农本草经目录》据考是李氏为凑齐上、中、下三品各120种而重新编排出来的,并不是古《本草经》的原貌。《本草纲目》在正文中也有多处改动了《本草经》的原文。
   (4)首次纠正了后人对叶天士“病久入络”的不确当见解,认为“病久入络”和“通络兼入奇经”之“络”不是指外部的浮络,而是关于脏腑经脉的深层概念。
     2、开启针灸“明堂”之窗(举例说明如下)
    自信必先人信,他知贵在自知。如早期的针灸界连什么叫“明堂”都搞不清楚,甚至认为拿着一本《针灸大成》,背上几段针灸要诀,似乎针灸学术已尽在其中。新中国成立后,针灸界的传统派与革新派,步调不一,殊途而不同归,几经挫折,雪山未过,而草地又将面临。直至1960年上海中医学院针灸专业开始单独招生以来,李鼎教授提出了研究学术必须是溯源导流,不这样就不能知其所以然,就不能达到系统全面地掌握。由此将以往扑朔迷离的一盘散沙,贯穿古今,博议广评,首次在全国撰写并审定出了一系列全国高等针灸教材与著作,启迪医界,将星星之火燎原全国,从而结束了以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代,赢得了中华医界乃至世界的尊重。
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研究员在《循经考穴五十年》中撰文指出:“昔者,黄帝坐明堂与岐伯、雷公相问难,而成‘明堂’之学。‘明堂’之学垂千年于今。典籍纷繁,颇难究诘。今李鼎教授积数十年针灸文献研究之心得,刻意研精,深入而浅出之,释难解惑,群疑冰释。犹如为后学推开了针灸“明堂”之窗,使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洞识“明堂”深处的奥妙。”
    “当前,针灸之书不能算少,然以汇编类聚之书为多;讨论、说理之书其实并不算多,而能够真正提出一些令读者耳目一新的观点和见解的说理之书,就很少了。《针灸学释难》确正是这样一本书,它对于我们理解古医籍的意义甚有帮助,对中医古籍的流传起到了正本清源,明示后学的有益作用。成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书。”
    六、临床常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50年代初至今,李鼎教授先后在上海私人门诊、市立中医门诊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和市府大厦门诊部应诊。据同行介绍,先生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焕发,仍继续坚持临床一线工作,白天门诊晚上写作。并凭其对古代文献博大精深的独到见解,发挥于临床。 如,2009年1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海中医药大学李鼎名师工作室徐平等学者所撰“李鼎教授循经考穴、调气治神的求索之路”一文中谈到“1959年,李鼎教授发表的佳作《内经中营气卫气说的探讨》一文……有令人面目一新之感,与廖季平先生的《营卫运行考》自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其中“针灸与营卫”一段文字,将《灵枢•官针》中的“三刺”与卫气、营气、谷气结合起来论述。比此前的《‹灵枢•官针›篇浅释》立论更为深入。表明针刺中的“气”,有人体浅层的卫气,有与血相随的营气,还有分布在“分肉之间”的谷气,另有影响全身活动的呼吸之气。针刺中的“调气”应有个全局观念,做好组合运用”。进而首次提出:“针方导引两相通”。即穴位掌握“浅深之气”、配穴运用“远近之气”、结合呼吸主持的“升降之气”,起到“互动”及“调气治神”与既感又应的感传效应。如此见解,一语中的,首屈一指,试之临床,效如浮鼓。临床尤擅针药并用,特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全身各系统多种疑难与罕见性疾病,疗效显著,收到很高的社会效应。
     多年来,李鼎教授发表佳作100余篇,出版《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针灸治疗学》、《中医针灸基础论丛》、《循经考穴五十年》等30余部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里程牌意义的论著。可见如果说对针灸学发展产生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来评的话,那无疑是李鼎教授主编的统编针灸学教材等名著的诞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针灸学发展的方向。
    以上所述只是他对我国中医针灸界诸多贡献的一部分,他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讨和学习。笔者曾在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跟随国家级名医恩师周楣声教授学习期间了解到,其诸多学术观点曾多次受到周楣声、彭静山及章次公先生的高徒国医大师朱良春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教授的高度评价。据同行业者讲,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在他的代表作《人学散墨》中还将手捧李老佳作《针灸学释难》的照片载入,可想而知李鼎教授在一代名师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纵观全国针灸界,正是因为有李鼎教授这样为数不多的前辈,才推动了中医针灸学科的进步。因此,中国更需要李鼎教授这样能推动学科进步的国医大家,传承于世。
    无论这世上是什么季节,那一棵小草不呼唤阳光,柳暗花明的虽然向有心人招手,但枯树前头定会有万木争荣。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怎能看到光明的彼岸。无论李鼎教授是否接受一个来自基层中医针灸界的无名小辈,我将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前去上海拜访这位我心目中的国医大师。坚信全国有志献身于中医针灸事业的同仁在李鼎教授的引导与点拨下,定会在传统医学的浩瀚史海与精髓中发扬光大,谱写出新的光辉的篇章。
参考文献:
李鼎著,中医针灸基础论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李鼎主编,循经考穴五十年,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日于孝义
声明:因本人初次撰文才疏学浅,恐言辞过激,但无心真对任何组织与个人,如有冒犯,请多谅解,或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上海中医药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7 00:38 , Processed in 0.0852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